第(1/3)页 乾熙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散朝后,京师下了一场阵雨。 眼下雨过天晴,烈日破开云层,又重新露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天地。 此时,武英殿之中,大都督府左都督徐辉祖、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兵部代理尚书事陈洽四人在向朱高煦汇报各自负责的事务。 这四人之中,除了陈洽站着之外,徐辉祖、夏原吉、蹇义皆得到了朱高煦赐座的待遇。 “启禀陛下,近几日军参部陆续收到了来自燕然、朔方、金州、云中、坚昆、安北等草原都司的四百里急递,得知草原各都司所辖的六十三座卫城、三百一十五座千户所城已经全部完成了筑基。” 徐辉祖微微起身拱手行礼道。 在古代修建一座城池所费时间,与城池的大小及所处时代有关。 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发动了十万人修筑统万城,耗时六年才完成。 而李唐王朝修建都城长安,总共只用了近四年的时间。 如今大明借助石泥之便利,在人力物力等充足的情况下,再修建一座长安城的话,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可是草原上建筑材料有限,靠着从大明腹地运输过来的话,也非常耗时耗力。 因此,太子朱瞻域在今年六月初,就下令在燕然山与狼居胥山附近,各修建一座大型的军用石泥厂和砖窑厂。 若非这样,石亨等众多卫所将领各自带着麾下的军户、余丁及亲属青壮,也很难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卫城、千户所城的筑基。 即便有了两座大型的石泥厂与两座大型的砖窑厂,各座卫城、千户所城在修筑过程中,还是会就近取材,挖掘和使用了大量泥土。 毕竟草原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土壤剖面下部均有钙积层,土质比较硬,深层的钙积层土其坚硬程度可比石头。 这些坚硬的土块,阴干之后能够直接当砖块使用,就是挖掘起来十分费力。 “各卫城、千户所城陆续完成筑基之事,太子已在来信中与朕说了。” 朱高煦端坐在御桌之后,抚须道:“军参部回复各都司,筑城之事万万不能懈怠,防御壕沟、示警烽燧、守备亭台等建筑可在明年天气转暖之后再建,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在今年冬月来临之前,各卫所正军及随迁余丁、家眷能入城居住,以防严寒。” 从今年的四月底一直到八月初,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北上的两千余名卫所军士,与随迁家眷两万八千余人、亲属十六万九千余人已相继抵达各自应驻守的营地。 这些首批迁入草原的二十万人当中,在籍正军只有两千两百多人,军户余丁六千多人,军户家属两万两千多人。 最后那数量庞大的十六余万人是在朝廷政策的引导与鼓励下,随众军士北迁草原的军户亲属。 这些亲属包括军户的母族、妻族等亲族,大多是举家迁移,有老有幼,甚至还有很多人带着自家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 在这二十万人之中,除了三万多名十岁以下的幼童与接近两万名的年纪超过五十岁的老人之外,剩下十五万人皆是能干活的青壮与半大孩子。 所以,按计划,他们会在寒冬降临之前,修筑好城池地基,然后在城内建造屋舍,以躲避暴雪严寒。 等到明年,也就是乾熙四年,天气转暖之后,朝廷会再迁一批百姓到草原。 由于有了北迁百姓的经验,第二批从大明腹地迁往草原的百姓人数会超过五十万。 第一批人主要定居在各座卫城及少数千户所城之中,而第二批人主要居住在各座千户所城。 至于散落在各座卫城、千户所城之间择便利之地修建的众多驿站,只能等乾熙五年第三批北迁的百姓去充实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