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准备打瓦剌-《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历史被改变之后,永乐中期,朝廷在北疆逐渐打造了十三处要塞,每处要塞皆囤积了大量粮草,以备战时所需。
同时,军需官制度也越发完善。
如今朱高煦改革兵制,以募兵制取代内地的卫所制,从原卫所兵之中择优录用为新兵,凡落选者一律转为拥有民籍的民兵。
即便依新兵制,练兵的将领往往会带领基层士兵作战,双方情深义重,但军需官会代表朝廷把粮饷发给每一位士兵手中。
新兵制下的官兵等于是朝廷花钱招募的职业军士。
而且,新军士兵除了有军饷可以拿之外,立功了同样也会得到封赏。
朱高煦与众臣议论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定下了大致方略。
这次讨伐瓦剌脱欢,由他亲自作为主将统率征北大军,魏国公徐辉祖任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景隆任由右副将军,宁阳侯陈懋、成侯朱能等七人具为将军,各领一营兵力。
太子朱瞻域担任总军需官,坐镇大同,负责征北大军的后勤调度。
之所以选择大同,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决定的。
大同城位于太行之北,燕山以西的山西大同盆地上。
那里北临长城,南依恒山,东靠熊耳山,西临洪涛山,其间桑干河静静流淌。
朱元璋复汉家河山后,充分吸取了北宋覆亡的原因。
他认为丢失幽云,导致北宋朝廷供养百万之军仍不可守。
哪怕当年定都南京,他也异常重视远在北方的幽云,尤其是更容易被游牧民族进攻的大同。
因此,朱元璋命令徐达亲自驻守大同,负责大同新城的营造。
大同新城是个边长约两千米的正方形,城墙高十四米,城墙最宽处达十六米,比南京的城墙都要宽。
这也充分说明了朱元璋与徐达对大同防务极其重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