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王振的价值-《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原来如此。”
朱瞻堪点头道。
康平接着道:“或许该王振倒霉,他连续四次在举行学生儒学考试前,染了风寒,导致学生们缺失指点,没能通过考核,而这个结果也让他的教学成绩不达标。按律,他要被流放到努尔干都司辖区之中,靠近北海的地方。”
“流放北海,路途遥远,可谓是九死一生。万般无奈之下,王振遇到了一个可以躲过被流放的机会。”
朱瞻堪忍不住问道:“什么机会?”
“那是永乐十七年,鞑靼、瓦剌等部进献了一批年幼的火者与女童,四位殿下的皇爷爷,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需要一批有文化的读书人进宫教宫女、内侍们读书识字,故而太上皇特意下旨,准许一些考核不达标的有子儒学教官,净身入宫当差。”
康平不紧不慢的说道:“而王振恰好符合要求,于是他应诏净身入宫。由于他善于伺察人意,又有学识,入宫后颇得宫女、内侍们的尊重,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名气。太上皇得知王振其人之后,便把会识文断字的王振调去都知监,提拔为典簿,协理各监勘合之事。”
“数十日前,陛下设置内书堂,调王振为副教习,专门教授众年幼内侍们识字读书,好在将来分派到各监办差。”
他说到这里,朝着朱瞻域兄弟四人躬身作揖道:“四位殿下,以上便是王振的过往。”
朱瞻域四人听完康平的讲述之后,皆对王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你们想一想,这样一个为了活下去,宁愿净身的人,会有怎样的心性?”
朱高煦望着四个儿子,沉声问道。
他自然是知道历史上大明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其人的。
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朱高煦把名声在外的王振安排到内书堂担任副教习,就是为了分黄俨之权。
以王振为了向上爬可以不择手段的秉性,绝对不会对黄俨的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必会暗中收集对方罪证,然后揭发立功。
朱高煦见四人久久无言,又问道:“你们谁能背出《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之中,太祖皇帝禁止宦官参政的话?”
他见四个儿子皆沉默,无奈的说道:“过几天,朕会抽查,你们都先下去罢。”
“儿臣领旨,儿臣告退。”
朱瞻域兄弟四人齐声道。
附录:
“为政必先谨内外之防,绝党比之私,庶得朝廷清明,纪纲振肃。前代人君不鉴于此,纵宦寺与外臣交通,觇视动静,夤缘为奸,假窃威权,以乱国家。其为害非细故也,间有发奋欲去之者,势不得行,反受其祸,延及善类。汉唐之事深可叹也!夫仁者治于未乱,知者见于未形,朕为此禁,所以戒未然耳。”——《明太祖实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