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错,皇太子殿下藏得太深,让人看不透,也让人看不懂。” 方孝孺接话道:“老朽担任金陵常科书院博士二十余年,每次都以为太子殿下要做这件事,结果最后发现殿下做的却是另一件事。” “放眼如今的天下各省府县主官,有何人不是太子的门生?即便不是,又有何人不是太子一手提拔?” 杨士奇沉声道。 自永乐五年往后,每年都有数千学子从金陵常科书院学成,并考中进士,成为朝廷命官。 当年的于彦昭、胡濙、王骥、周忱、曾棨等人,已经成为地方高官,或知府、知州,或布政司参政、参议,或按察司副使、佥事。 杨士奇又道:“至于军中宿将与勋臣,更不必说了。” 勋臣之中的后起之秀,薛禄、韦贤皆为侯爵,陈刚、王斌、傅让皆为伯爵。 除了盛磊与赵俊臣,只是兼任锦衣卫指挥使佥事外,其余东宫守将出身的耿瑄、郭鉴、汤运等皆已成为军中镇守一方的大将。 郑和就不必说了,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督公,也是史上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绕地航行一圈的宦官。 朱棣为了表彰郑和之功,特地赐予其“三宝太监”之名号,品秩俸禄同于一等侯,相当于太监的一种终身爵。 郑和能有今天,全靠当年朱高煦的力荐。 因此,大明所有宦官口中的“郑督公”是太子朱高煦的铁杆支持者。 可以说,大明的水师与宝船队上下将士,皆唯朱高煦马首是瞻。 而且李远、张辅等一众老牌勋贵,皆是朱高煦的支持者。 黄淮感叹道:“可越是这样,老夫越发觉得太子殿下之手段非常人所能及。太子殿下他一不贪权,二不贪财,对武将与文臣,基本上算是一碗水端平。” 胡广道:“可是殿下姬妾成群,民间常说太子英武仁孝,却有好色一毛病。” “殿下姬妾成群不假,可除了别国进献的公主之外,哪一个不是皇后娘娘或陛下亲选?” 方孝孺插话道:“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那也只能说太子殿下对不入品级的朝廷在籍工匠、士卒、吏员等比较关注,偶尔会亲自帮工匠设计一些机巧之物,或为士卒、吏员制定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插手工匠、士卒、吏员升迁奖罚。” “咱们聊了这么多,究竟是赞同陛下内禅,还是不赞成?” 解缙憋了很久,待方孝孺、黄淮、胡广、杨士奇等人说完之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解老弟有何高见?” 杨士奇望着脸色有些阴晴不定的解缙,低声问道。 “老夫还能说什么?当然是赞成太子殿下继位!” 解缙面色潮红,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老夫今年五十有五,近年来常因咳疾昼夜颠倒,而今能见到太子殿下继位,可谓幸事也!”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方孝儒环视众人道:“老朽年事已高,若太子殿下继位,老朽便上表致仕。” “时移事易,事易而权变。老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家中子弟,各有其福,非人力所能左右。” 黄淮感叹道:“如今天下局面,已非我等所能揣测。” 方孝儒拍板道:“既如此,那我等便为陛下与太子殿下,也为家中子弟慎重考虑,各自回去上书奏言矣!” ps:今天就这一更,最近需要协助社区做常态检测的辅助工作,需要加班,下班比较晚,因此码字时间有限,希望兄弟们多理解一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