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攻西争论-《重生朱棣之子》
第(1/3)页
武英殿。
“太子,且说说你对攻略西域的看法?”
朱棣见众人皆默不作声,不得不点名道。
朱高煦拱手道:“禀父皇,儿臣认为,我大明若能拿下西域,可至少增加百年国祚。”
朱棣闻言一喜, 道:“此话何解?”
殿内众勋臣闻之,也是陡然一惊,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增加百年国祚”的说法。
“前汉时,汉武帝控制西域之后,又经过数代帝王的开拓,西域已完全落入我中华之手。而汉时匈奴在失去西域之后, 便逐渐走向衰弱。即便汉末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之后魏晋短暂统一,却也依旧轻松继承了西域的统治权。”
朱高煦恭声道:“自南北朝开始,西域脱离中原王朝之掌控,再次落入草原人手中,导致中原王朝处于被动。隋朝立国之后,虽然已经开始逐渐控制西域,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对西域的征服计划,便灭亡于天下各路反王手中。”
“就在隋朝灭亡之际,突厥攻入西域。不久之后,突厥联合吐蕃等部落,对代隋而立的大唐王朝产生了极大威胁与破坏。”
“唐太宗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开始着手攻略西域,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将西域纳入大唐版图,而唐太宗也被草原人称为‘天可汗’,开始在西域与草原人心目中享有最高的地位。”
“可惜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走廊不复大唐所有。尽管大唐此后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西域的攻略,但最终在唐宣宗时期彻底失去了西域。”
“自从大唐丢失西域之后, 西域先后被契丹、回鹘、蒙古等势力统治,而由于这些势力把持着西域之地,导致宋朝北方之地成为了游牧部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马场。而占据西域之地,是前元能够灭宋的缘由之一。”
“因此,观汉唐之历史,断匈奴右臂越彻底,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时间则会越久,而中原就越安全。故而,儿臣以为,若大明能够征服西域,那么将为天下百姓多争取到至少百年的太平。”
朱高煦说到此处,便有意选择了停顿。
朱棣见状,遂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赞成朕攻略西域了?”
朱高煦连忙起身,朝着朱棣作揖告罪道:“不瞒父皇,儿臣赞成攻略西域,但儿臣请求父皇发兵西域之前,先派兵把瓦剌、鞑靼狠揍一顿, 打得他们称臣之后,再大规模对西域用兵。”
朱棣沉声问道:“为何?”
“父皇, 儿臣纵观汉唐史,发现了一个中原王朝战略发展的规律。”
朱高煦当即解释道:“汉武帝反击匈奴,打通西域,设立河西四郡,虽然让一代人付出了惨烈代价,但这种代价换来的却是中原王朝的发展方向,以及奠定了未来华夏正统王朝的版图。”
“南北朝时,中原大地四分五裂,那时西域各国几乎无不参与到中原各个政权的纵横捭阖之中。”
“隋唐之际,仿佛是秦汉之际的历史重演。先是隋朝统一,压制突厥,然后隋末动乱,中原势力无暇顾及草原与西域,导致突厥趁此机会壮大。毕竟,对中原各方势力而言,统一中原是首要目标。”
“因此,儿臣发现的中原王朝战略发展规律共分三步。”
“第一步,逐鹿中原建立统一政权,这是之后一切战略得以实施的根本。”
“第二步,经略北方草原,获得北方边疆的安定,因为历史证明,北方草原对中原王朝有着致命的威胁。”
“第三步,才是攻略西域。攻略西域,对中原王朝来说,等于给国内的长治久安增加了一个保障,而且也符合中原王朝的发展方向。”
朱高煦再次鞠躬道:“父皇,儿臣由此认为,我大明应当先把瓦剌、鞑靼打服,打老实了,才好腾出手来征服西域。”
殿内众人听了朱高煦的这一番言论,除了刘璟之外,皆暗暗吃惊,他们都没有想到太子竟在军事战略上极具眼光。
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之所以没有攻略西域,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北元政权虽退出中原,但仍旧保持着较强的军事实力,大明长期把军事重心放在北方防线上,对西域方面难以投入过多的军事资源。
第二个,大明建国初期,西域被同属于蒙古的东察合台汗国所统治,西域之西还存在着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大明进军西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第三个,与汉唐时期相比,明代时西域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都大为下降,使得大明朝廷失去了经营西域的动力和兴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