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看问题的角度,是谁能轻易拿出来的吗? 定然是位高权重之人,才能如此! 急性子如王竑,直接衣服都不穿齐全,就跑到宫里跪求皇帝,问这文章是不是御笔所著。 朱见济对这问题避而不谈,只是一脸无辜的把王竑请到了殿里烤火整理衣服,然后让他回去睡一觉。 王竑跪地上不肯挪屁股,一心认定这种文章只有统御天下的帝王能写出来。 “陛下笔墨诛心,天下理学之人,如何能再行于世间?” “岂不是愧杀宋明以来士人?!” 朱见济沉默不语。 王竑不住的落泪。 “那篇文章,朕也看了。”朱见济见他哭得实在伤心,最后才开口,不过仍旧没承认自己是幕后作者。 “归根究底,骂的是赵宋,关士人何事?” 可赵宋对于士大夫来说,是一个幻梦啊! 就是因为赵家人重用文人,士大夫才能与之共天下,彻底取代世家,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老百姓怎么样不关士人的事,可受了赵家恩惠的士大夫必须得把它捧在神坛上。 王竑磕头,鲜血顺着额角的伤口流了下来。 “我大明继两宋法统,若是否定前朝,则自己该如何自处?” 朱见济笑了,“大明法统不来源于前朝,也不来源于天授,乃是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获。论说起来,得国之正,远超前朝!” “再说了……” 他收敛了笑意,眼睛瞄向王氏所在的房间。 皇帝本来是在跟老婆享受二人世界,讨论孩子出生以后是男是女的问题,结果被王竑不客气的打断了。 王氏知道君臣有事,自己不便参与,挺着大肚子转去了内室避嫌了。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宴席再好,也是会散场的。” “我等既是此时此刻的风流人物,自当勉励自强,哪能离了古人,就走不动道了?” 朱见济弯腰扶起王竑,亲自为他整理仪容。 “爱卿是国家重臣,又正值壮年,何必妄自菲薄?” “两宋的法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可取精华去糟粕,承先人志而创新道……这有什么难的?” 他握住王竑的手说道。 掌管都察院,以正直敢为著称的王御史泪流满面,最后才一抚眼泪,不再多说,告辞退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