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后方紧吃-《明末黑太子》


    第(3/3)页

    一同被送上岸的还有成筐的海鲜,鱼、虾、贝、蟹、螺,以及大量的海带,外加成桶的淡水。

    仗打到这个地步,倭军仍旧保持着较高的士气和战斗力,与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密不可分。

    战场的就餐标准是,足轻每人每餐半斤海带、一斤饭团、一袋水,海鲜视捕捞情况而定,在不足的时候用二两熏肉补足。

    供给的饭团数量很大,是因为很多足轻宁愿做个“饱死鬼”,也不愿意饿着肚子打仗,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吃饱,就能继续坚守在阵地上。

    由于半岛附近洋流涌动,带来很多微生物,可以供鱼类生存繁衍,此地海产不但数量庞大,种类也非常丰富。

    倭军对于主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从海里捞上来的,不论形状、颜色,甚至生熟,都可以用来下饭。

    明国太子说带壳的海鲜里有很多寄生虫,食用必要煮熟才行,否则会引起腹泻,导致士兵虚脱。

    阿部重次便命令全军不可生吃,而且煮熟之后味道更佳,也更便于运送到前线。

    旅顺外海的海鲜极多,譬如最为常见的就是鲅鱼、鲈鱼、带鱼、平鱼、鲳鱼、梭鱼、黄花鱼、大头鱼。

    光是捕捞上来的鱼类便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倭军足轻的需求了,大名以及武士可以尝到口感更好的海参、海螺、蛤蜊、蛏子、牡蛎、章鱼、皮皮虾、梭子蟹等海鲜。

    从山东沿海被征调过来渔珉们起初是很不乐意随军出征的,但是看到了捕捞上来的海鲜上岸便可以称重折现之后,大家这才踊跃地卖力干活。

    茅元仪已经告诉众人,不管大伙从海里捞上来甚子物件,哪怕是一筐海带,运到岸上都能立刻兑换现银或者铜钱。

    根据某太子的激烈措施,只要渔珉在旅顺外海作业一天,根据人头,成人每天可领两斤大米,少年可领一斤,男女不论!

    眼下旅顺外海风平浪静,而且水温正处于最佳时期,下水捕捞也毫无问题可言,附近还有水师战舰加以保护,故而每船的渔珉都使出浑身解数在赚银子。

    根据目前的情况,战事最多也就能持续半个月而已,等双方拼到两败俱伤,也就打不下去了,数万倭军便可以衣锦还乡了。

    在随军时间不长的情况下,从登莱过来的渔珉们也耽误不了自家那边的事情,更何况在这边忙活一个月所赚的银子,等于山东那边捕捞三个月以上。

    旅顺周边地区的人口并不多,使得附近海域的捕捞量非常低,即便现在实施大规模捕捞作业,每天捞上来的海鲜也高达数千筐之多。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经过郑芝豹与茅元仪的同意,部分无事可做的明军中小型战舰也加入了捕捞大军的行列。

    每艘战舰其实都带有不少的鱼网,因为渔船不可能跟着战舰去往任何海域,战舰在既定海域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很多时候也不会迅速返回。

    就地休整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带着的鱼网就有大用处了,每艘战舰上的水手们都不会愿意在海上休息的时候还吃跟柴火差不多的肉干。

    根据事先商定好的战场规定,所有明军战舰都要自行捕捞自己所需的海鲜,不能拖累给倭军送货的渔船。

    所以不论是清军派出的侦骑,还是山顶的倭军,都能看到海面上高达千艘舰船一起捕捞海鲜的盛况。

    大清的左右两翼水师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剩下一堆的小破船也不敢主动过来招惹规模庞大的明军舰队。

    这使得明军这边的任何舰船都可以在毫无威胁的情况下来捕捞海鲜,每船的捕盗甚至可以躺在甲板上晒太阳。

    就餐的地方就是滩头,双方分工明确,哪怕前方倭军全线吃紧,也不耽误明军水师官兵在后方紧吃……

    登莱水师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明知道清军就在距离他们不足三里地的位置上进攻倭军,他们也会在滩头摆上一堆“烧烤盛宴”。

    狗鞑子敢骑马冲杀过来,“欢迎”他们的就不是各种海鲜了,而是数百门各型火炮!

    茅元仪已经料定,即便清军也装备了数十门红夷大炮,多半会用来炮击山顶,决计不会将这种宝贵的武器用以轰击他的水师。

    红夷大炮打水师不是不可以,只是登莱水师也装备了不少的红夷大炮,完全可以远距离还击。

    狗鞑子的大员都是奸佞之辈,断然不会干出这种舍本逐末的傻事,故而登莱水师上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沙滩上就餐。

    茅元仪心里甚至有些盼望狗鞑子能派些人过来打他们,这样的话,登莱水师战舰上的一堆大炮就有的放矢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