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招募揭暄-《明末黑太子》
第(3/3)页
少于此数,明军便会遭遇惨败,甚至连山海关都将不保,而欲达到此数,便要大力编练新军方能实现。
宁远与锦州已经成为关外孤城,揭暄看过多遍地图,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最终认为此二城已然不保。
朝廷若欲力保二城,必将丧师十万,重演广宁之战的结果。
可是不保的话,皇太鸡必定将会携余勇,兵锋直指山海关。
山海关若失,则京城便朝不保夕了,故山海关必定不能丢失。
若保山海关,宁锦二城便是牵制皇太鸡入关的诱饵。
如何从中取舍,便要看太子与朝廷如何决策了。
以目前之局势,明军能够勉强维持现状便殊为不易了。
收复辽东是可望而不可及之事,故揭暄也就向某太子献了牵制之计而已。
在巩固山海关的同时,调集水师对半岛地区进行袭扰,虽然不痛不痒,也无法对东虏伤筋动骨,可也能让对方心烦意乱。
如果皇太鸡坐视不理,那便可以增加投入兵力,在半岛周边大规模地进行攻击,可有星火燎原之势。
反之,则正好牵制住了东虏部分兵力,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削弱地其南下入关劫掠的力量。
由于时机并不成熟,揭暄绝不会建议某太子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反攻。
哪怕在半岛得手,也只不过是佯攻而已,最为理想的结果便是切断东虏与泡菜国的联系。
想借此收复辽东,还是要回到最为关键的因素上,那就是兵力。
明军兵力与东虏持平,没有显着的数量上的优势的话,不管在任何一处地点发动进攻,最终的结果都是惨败。
若想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根本上扭转当下的不利局面,唯一的办法便是拼命扩充兵力,仅此而已。
看似简单,却要涉及朝廷更为关切的岁入问题,没有饷银来支撑二十五万,甚至三十万大军的花销,一切反攻乃至光复辽东的设想都将是水中望月海市蜃楼而已。
揭暄算过一笔账,按照每年人均最低四十两来计算,调动二十五万大军便须一千万两银子,这个支出远远超过了朝廷目前的承受能力。
在朝廷岁入不过一千五百万两的时候,对于皇帝以及太子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条件,所以就不要轻易提及反攻之事了。
没钱,什么计划都无法实现,牵制之策虽然看着有些鸡肋,可好歹花不了多少钱,属于经济实惠型打法,最适合眼下囊中羞涩的朝廷了。
若是能够实现大军出征,一举击败东虏不敢妄言,起码收复锦州附近的失地还是可以做到的,而这只是光复辽东第一步。
一想到能够光复故土,揭暄便彻夜难眠,但种种策略最终都被银锭给打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