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舆论-《重塑导演人生》


    第(1/3)页

    果然,经历过数次彩排,得到了很多人夸赞的《台下十年功》,直接在春晚舞台上又爆火了。

    戏曲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种类繁多、各擅胜场。

    但知名度最高的,还要数京剧和黄梅戏。

    然而即使是这两个剧种,却也肉眼可见的正在走向没落。

    是喜欢听的人没有了吗?

    并不是,因为它的受众其实并不少。

    是政策上不支持,还是这一代戏曲人能力不行,业务不精?

    也不是,因为国家还在大力扶持,各流派的名家也还有不少。

    那为什么就是传承不下去?

    答案很简单,就像小品里说的那样,当物质和精神极大丰富的时候,很多人的观念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快节奏的生活,给人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财富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默认标准。

    仿佛什么都要市场化,才算得上紧跟时代潮流,不被社会抛弃。

    于是,戏曲这种需要经历十几甚至是更多时间沉淀的行当,也就成了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

    没前途,学成了还不一定能挣到钱,那为什么还要去学?

    于是断层是必然的结果,没有年轻人能沉得下心来钻研,也耐不住寂寞,就必然会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又怎么可能还有未来?

    一个作品,道尽了几代戏曲人的辛酸和窘迫,如何不引发共情?

    未来博客大V方格,就很快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他在文章里说:社会的发展,应该给人们带来更稳定公平的生活环境,更宽松舒适的风气氛围,甚至是更友爱和谐的公民素质。

    但事实上,一切向钱看的普世价值观,似乎正在逐步走向主流,医疗、教育、房价这些涉及民生的领域,似乎在无孔不入的侵蚀着人们的观念,让你变的无所适从。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太多的选择和诱惑,以及一些看似转瞬即逝的各种风口,每一个都仿佛在提醒你,不求变,就得死,就意味着穷途末路。

    古人虽然也说过变则通,但变的如此频繁,其实也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变成急功近利。

    这一种为了变而变,带来的不再是艺术成就上的突破,而是歧途或者是对艺术的背离。

    而生活也不再是有滋有味,有喜悦满足,而是变得焦虑和不安,进而会迷茫甚至是麻木。

    仔细想一下,正走向末路的,又何止是戏曲?

    中医、武术、书法、水墨画、各种门类的手工艺传承者……这些国粹和传统文化,还能存在多少年?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化传承,我们又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

    难道是是那一件件从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所谓工艺品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