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颠覆传统风格的《谍影重重》-《重塑导演人生》


    第(3/3)页

    于是很直白的把要求摆了出来,“所以,请大家忘掉传统风格上的刻板印象,这次,咱们要另辟蹊径,走一条有违常规的突破之路。

    “我给出三点要求,镜头语言、手持跟拍摄影、写实动作风格。

    “第一点,其实不需要多说,看起来我已经和伍德形成默契了。

    “而且说到底,我也不需要那种追求形式美感,做的跟纪录片和新闻片似的,而是要尽量表现出打斗场面的真实和临场感。”

    说着看向奥利弗·伍德和黎耀辉,“你们觉得怎么样?”

    伍德就摊了下手,“很酷哦,镜头如果始终追随角色,跟着一起运动,画面的视觉重心和背景环境,就会不断地变化,进而造成紧张不安的动荡感,我觉得没问题。”

    黎耀辉揉捏着下巴。

    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难度倒不会很大,无非就是演员跳楼或者跳海的时候,摄影师就紧随其后,跟着一起跳呗,只要做好防护,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至于会不会因此造成观众的眩晕感,无所谓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陈默就点了点头。

    转而看向林笛安,“动作我给你设计,你给我把他实现并具化,不需要完整的套路,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特写镜头,套招什么的,对于你和你的团队来说,应该还是很简单的。”

    《谍影重重》的动作设计很新颖,和香江那边的动作设计,也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往往打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摄影师就会用“急推”拍摄演员的面部表情,以此表现出你死我活和剑拔弩张的态势。

    然后再用“急拉”,展现打斗双方的空间位置关系,用“甩镜”和“摇镜”模拟人眼活动,烘托出高手过招时目不暇接的感觉。

    当然了,里面很多这样的戏份,靠的都是多机位、多角度拍摄完成的。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角色始终处于运动之中,两名角色之间的那条“轴线”,也同样会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这与传统拍摄技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条隐形轴线,是观众判断角色位置和运动方向的依据。

    而这部电影,则打破了这种轴线规律,反而用“跳轴”,来丰富了镜头语言的多样性。

    这就导致观众很容易对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产生视觉上的混乱感。

    再加上手持镜头的不稳定性和摇晃感,观众不看的眩晕才怪呢。

    但是不要忘了,对于别的影片来说,这是一个本质上的缺陷,但是对于谍战动作电影而言,却是恰到好处的一种沉浸式体验。

    单只是一场场的动作戏,就能让你把心吊到嗓子眼上了。

    所谓的眩晕,也会变成磕了药似的,嗨到不能自已,欲罢不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