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一章 突发奇想-《怒海覆清1852》


    第(2/3)页

      这是一种无奈,哪一个朝廷也不想将农村收税的权力交到大族的手中,他们为此不得不跟一些大族妥协,将自己的好不容易抓在手中的权力分给各个家族一部分。

      苏达见董良询问的眼神,也不敢继续卖关子,于是说道:“他们的办法就是多生孩子,只要家里的女性能生,就一直生下去,哪怕是穷,哪怕是过得更苦,他们也不在乎,他们只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有更多的兄弟姐妹相互照护。”

      董良也出身乡下,对此感触颇深。

      一个村子最后几大家族之间的平衡,竟然是依靠女子的子宫。

      “这种办法看似原始朴素,实际上也并非不可取。”

      董良终于开口了,他的回答却出乎苏达的预料。他并没有完全否认百姓的这种原始的应对方式。

      苏达一脸难以置信地问道:“老师,您也认可这种办法吗?不是应该由官府去加以干预吗?”

      董良摇摇头道:“官府的干预要有,百姓自己的办法也要鼓励。官府的办法不是万能的,相信你在基层已经深有感触。我们有时候干方百计想要推进的事情,甚至可能会遭到百姓的抵触,有时候治理百姓就跟治水是一个道理。”

      “堵不如疏?”苏达道。

      “堵并非都是不好的,疏通当然更加重要,至于什么时候堵,什么时候疏通,那就要看实际的情况。你看我们内阁中枢为何很少下具体的指令,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给地方上一个目标。这是给你们发挥的空间,也是为了不限制你们的执行空间。”

      苏达点头道:“确实这样,底下的人时常会抱怨,中枢总是将难题抛给地方,原来是这个原因。”

      “是啊,咱们华族太大了,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像你所在的江西,也许是宗族势力最强的地方,所以你会感觉到大家族成为了地方施政的阻力,而华族的有些地方,比如西北,那里的民风彪悍,普通百姓不喜欢官府管的太多,他们有自己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到了粤省,各种帮派林立,年轻人整天将义气挂在嘴上。”

      董良说的这些,苏达都明白,只是他很少向这个方向去想。

      “老师,这么看来,我们基层官员的素质还要提高才行,不然可肩负不起来地方治理的需要。”

      “这是自然的,平衡、稳定,这些都是中庸之道,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平衡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努力实现的也是这个东西,一个世界需要平衡才能够消弭国家之间的战火,一个国家需要平衡才能够稳定,一个地方同样需要平衡才能够发展。这个平衡怎么找,因地而异,这很难,一个官员要是能够参透其中的道理,那么他已经基本合格。”

      “我们华族现在在北美和次大陆进行的战争,也是在寻求世界平衡,因为我们的人口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地。因为我们强大,我们需要维护更多地方的和平,等到我们的敌人承认自己失败了,等到我们的满足了需要之后,这个世界就平衡了。”

      董良的思想之中总是能够将传统的意识形态给融入进去。

      苏达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

      “老师,您说的没错,这种平衡思想应该也体现了我们华族文明一直以来的巨大包容性,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最后儒家脱颖而出,实际上汉儒就是对诸子百家的融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将百家融入儒家,接着佛教传入中国,也弄了个儒释道三位一体,实际上也是被我中华文化包容融合。”

      董良笑道:“你这个想法很有创造性,有空可以跟傅先生探讨一下,她在政策研究室整天就琢磨这些东西。说的有些远了,想跟你商量一个事情。”

      董良少有用这种商量的语气跟苏达说话,倒是一下子让他感到些许拘谨。

      “老师,您说。”苏达恭敬地问道。

      “你在地方上已经历练了一段时间,回侍从室帮我一些时日,孝达要去中亚一趟。”

      师命难违,铅山县的情况也已经步入正轨,苏达自然不会拒绝董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