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却鲜有提及,后来大唐忙活完高句丽之后,又跟吐蕃打了几次,每次都斩首数万,甚至连小勃律的国王和吐蕃的公主都被掳了回去这种事,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小勃律,是勃律的一部分,勃律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巴控克什米尔”,唐军都打到南亚次大陆了。 薛仁贵的大非川之败,被大书特书,又是什么气候原因,又是副将郭侍疯(郭孝恪的儿子)看不起薛仁贵,不尊军令,将帅不和等等,总之就是记载的详细无比。 但不久之后他把突厥打的屁滚尿流的事,史官仅仅用了几十个字就写完了:(薛仁贵),又率兵击突厥元珍等于云州,斩首万余级,获生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贼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 开个玩笑哈,知道为啥少数族裔都能歌善舞,而种花家的主体民族,却只会喊666了吧? 那是因为,不能歌善舞的那些民族,都没了啊! 打赢了,就会变成“一家人”,打输了,也就只剩下“一家人”了。 实在打不过的,就先拿小本本记下来,等以后有机会了再继续打! 这种“记小本本”、记录历史,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在“开疆拓土”的时候,师出有名,首先就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 呶,我们这可不是无缘无故的打你们啊,更不是侵略,而是反抗你们的欺负,是自卫反击,这叫有理有据、叫“王师教化四夷”,...... 就像后来网友们开玩笑说的那样,要是没有打败外族,滇村的朋友,现在的户籍可能是南诏;西北的朋友,可能现在居住在吐谷浑、西域三十六国;东北的朋友,可能是室韦、扶余、东胡的子民;东南的朋友,是瓯越、闽越;两广的朋友,是南越,…… 有一位去边远山区支教的小伙子,在跟当地人聊天的时候,还问人家呢:“这里穷山恶水的,环境又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当初你们怎么会选择来这里居住呢?” 有当地人就翻翻白眼回怼他道:“谁不愿意在好地方生活啊,这不是当初我们的老祖宗,打不过你们的老祖宗,所以才被迫跑到这里来躲难的嘛。” 都知道隋炀帝征高句丽损失惨重,后来谁提起这件事都要骂两句,这些话要是让高句丽听到,非当场哭出来不可,明明他们才是伤亡更惨重的那个好不好? 当时要不是后院着火了,隋炀帝忙着回家救火,哪还有什么后来的高句丽啊。 要是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安南(越的南边)的一些博物馆去看看,他们的历史,那才叫一个“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简直就是一部被种花家欺负的血泪史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