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什么故事让刘氏连秀才不敢找了? 刘氏唏嘘,“唱一个书生十年寒窗苦读,都是妻子相夫教子,孝顺公婆。考上功名之后,被公主看上了,然后被赐婚。跟公主一起共事一夫,服侍状元郎,日子过得美满,一家和乐。可我觉得太憋屈了,也太欺负人了。” 听到刘氏的回答,柳盼儿和李元青相视一看,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不屑。 西阳公主的前例还在呢。 只是真实的故事没有戏文里那么圆满,都是人故意瞎编的。 真实的是原配自降为妾,还不行,不到一年就死了,状元郎出家了,西阳公主拍拍屁股,拉走嫁妆,又改嫁了。 还有的更加过分,男的娇妻美妾,原配糟糠之妻无人问津,或者一命呜呼。 柳盼儿甚至怀疑这是西阳郡主故意找人改编的话本子,给她洗白。 刘氏继续说:“原配夫人在家里这么多年的辛苦,白天干活,晚上织布绣花,挣来一家老小的口粮,还挣钱给丈夫买笔墨纸砚,赶考,累弯了腰,看花了眼,容颜易逝,最后成了一个黄脸婆。” “丈夫飞黄腾达,跟公主成亲。公主金枝玉叶,身份尊贵,必然貌美如花,这时候,哪还有原配夫人什么事儿?看了那出戏之后,我就调整给阿芳和阿丽找婆家的对象。” “要么直接就是举人或者进士当官的,不跟男人一起吃苦,可是我又担心我家阿芳和阿丽,本性单纯,到了那样的人家,必然会被婆婆欺负。” “虽然有你们撑腰,但不能事事都麻烦你们,所以我最后决定,就在咱们吉祥镇给阿芳和阿丽找婆家。知根知底,而且离得近,我也能照顾到。有娘家亲眷在,我喊一嗓子,就有人给我家阿芳阿丽撑腰。” 听到刘氏的分析,柳盼儿知道刘氏经过深思熟虑,“小花姐,你这样想也没错。咱们家的孩子有铺子,不缺钱花。找个知根知底的,日子过得顺遂。将来多生几个孩子,让他们考功名,也照样能够转换门庭。” 刘氏眉开眼笑,她就是这样想得,人生短短几十年,她可不想苦着闺女,“盼儿,你也觉得我的分析挺好?” 柳盼儿点头,“那当然,不是亲娘,舍弃不了那颗高攀的心。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亲娘,才想着让女儿过得舒坦过得最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