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说它是葬火龙-《营销号成真了》


    第(3/3)页

    “于先生,这是什么恐龙的化石啊?”

    本次化石挖掘工作不算难,前后四小时已将为数不多的几条骨骼剔出。

    由于骨骼被侵蚀的很严重,有没有头骨和其他标识鲜明的部位,很难判断属于哪一类恐龙。

    “胫骨很长,想必后肢粗壮,说明这只快龙可以快速奔跑。”

    于闲对着话筒开始解说,“前肢上长有三指,指上有可以弯曲的指爪,具有抓握功能…结合这些特点应该是偷蛋龙科的成员。”

    弹幕上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相信于闲说的,偶有质疑的信息,也不算太明显。

    即便面对傅洲研究所,于闲当前的推论也没有太大破绽。

    分析还在继续。

    “偷蛋龙科的成员体型普遍不大,一两米非常常见。”于闲拿起一条胫骨,“化石的主人应该是其中较大的成员,比如葬火龙。”

    凭少量化石能定位到某个恐龙科,称得上学术功底扎实。

    眼前的化石过于残破不堪,有类似的风蚀、水蚀痕迹,这么直接定位到某只特定的恐龙,显得太过于武断。

    果不其然弹幕多出几条相当专业的质疑声,可能来自正在观看直播的傅洲研究所成员,也可能是其他对于闲有意见的学者。

    屏幕上飘过类似治学严谨、谨慎求证的字眼,不像寻常路人观众;

    有弹幕提出偷蛋龙科最大的成员是巨盗龙,体长超过八米,于闲现在挖出来的可能是未成年的巨盗龙;

    还有弹幕从下判断的根源质疑,质疑于闲手中抓的可能不是胫骨,拿错骨头导致误判。

    直播间讨论氛围热烈,既有外行人从兴趣角度的问题,又有涉及学术领域的专业质疑,可谓寓教于乐。

    不管屏幕飘过再多问题,于闲的内心依然坚定,寻龙图谱写明了这个化石来自葬火龙,毋庸置疑。

    “感谢大家的踊跃讨论,我于闲把话放这了,我觉得这是葬火龙,未来将由圣姑山风景区送去博物馆做鉴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