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大明美王宫-《重生朱棣之子》
第(1/3)页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在册立太子数日之后,又同时册封了八位亲王。
这八位大明亲王分别是申王朱瞻埈、纪王朱瞻璟、莱王朱瞻境、黎王朱瞻玮、越王朱瞻城、殷王朱瞻圻、墨王朱瞻墨、美王朱瞻堂。
他们按齿序分别是朱高煦的长子(庶长子)、第三子、第四子、第五子、第六子(嫡次子)、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嫡三子)。
乾熙六年三月,徐皇后崩逝两周年一过,朱高煦就下诏,命令三宝太监郑和护送八王乘船出海,就藩东华沃洲。
这一诏令颁布之后,整个京师的官场,立刻就沸腾了起来。
许多官员原本认为申王、纪王、莱王、越王的藩国会被安排在山东或吴越之地。
毕竟申地就是松江府(后世上海),纪地即东周列国里的纪国之地,靠着如今的蓬莱,莱地即蓬莱,越即吴越或南越之地,皆在大明境内。
但是,此就藩诏一出,申、纪、莱、越四王就必须跟着黎、殷、墨、美四王一起远渡重洋,前往东华沃洲建国。
按洪武年间的规制,大明亲王就藩建国,除了配建王府之外,还设三护卫及王府长史司等属官。
依朝廷体制,每个王府设有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一个仪卫司、一个长史司。
王府护卫指挥使司同朝廷京卫,设正三品指挥使一人、从三品指挥同知两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镇抚两人、从七品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从九品吏目一人、未入流仓大使及副使各一人。
每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每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宿军(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
明制每个千户所合计一千一百二十人,这样算的话亲王一护卫的人数约五千六百人,三护卫加围宿军二所总兵力超过一万九千人。
王府仪卫司,设正五品仪卫一人、从五品副仪卫两人、正六品典仗六人。
王府长史司,设正五品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九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审理所审理一人、正七品副审理一人,正八品典膳所典膳一人、从八品副典膳一人,正八品奉祠所奉祠一人、从八品副奉祠一人,正九品典乐一人,正八品典宝所典宝一人、从八品副典宝一人,正八品纪善所纪善两人,正八品良医所良医一人、副良医一人,正九品典仪所典仪一人、从九品副典仪一人,正八品工正所工正一人、从八品副工正一人,从九品伴读一人,从九品教授无定员,未入流引礼舍两人、仓大使一人、库大使一人。
如此算下来,一个王府至少需要配备两三百名属官。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改封诸王于中国之外建国,原来的亲王王府升格为藩王王宫,这王宫需要配备的属官就增加到了五百余名。
即便是按一个藩王王宫至少需配备五百名属官算的话,那么八个亲王就藩建国,将会带来四千个空缺的官位!
是四千个!
不是四百个!
而且是官!
不是吏!
就算需要远渡重洋去海外藩国就任,但官毕竟是官,而且是一个大明藩王封国的王宫属官,并非寻常的地方官。
洪武年间,藩王王府的属官,在面对同品级的朝廷正职官员时,多少都会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觉。
然而,诸王改封海外建国之后,虽说藩王封国在体制名分上与大明一省平级,且必须遵从并使用大明律令、不得私铸钱钞等,可藩王权力仍然极大。
藩王不仅可以自行委任官职,享有无须上诉到朝廷的司法终审权,更有权对外开疆拓土。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藩国与宗周分封的诸侯国十分类似,只不过没有铸币权以及完全自主的军事行动、外交等权力。
因此,永乐改封之后的大明藩国王宫属官,相当于大明皇帝的内廷属官与朝廷六部等中枢官的结合。
故而,从乾熙六年三月中旬开始,山西、陕西、辽西、辽东、河南、山东等靠近直隶的地方官员,但凡是想为家族子弟、亲朋好友等谋一个出路的,无不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的赶往京师,只为向吏部推举“八王属官”。
胡濙是美王朱瞻堂极为赏识之人,他推举的一众“俊才”自然毫无悬念的被朱瞻堂选中,后来跟随大明美王殿下漂洋过海,到了东华沃洲安家落户。
在这些“俊才”之中,有一个人的履历十分特殊,那便是考了三次才考中举人的徐珵。
徐珵,吴县人,七岁入社学(小学堂),十一岁通过童生试考入县学(中学堂),十四岁通过乡试考入苏州府常科书院(大学堂)。
他入常科书院学满五年后,按规定参加淮东省常科书院学满考试,但首次考试成绩不合格,次年再次参加学满考试仍不合格,一直到二十一岁时第三次参加学满考试才取得合格的成绩,最终顺利获得举人名籍,拥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