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靖江王与吴王-《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可惜朱守谦就藩之后,在广西搞得民怨沸腾。
朱元璋于是在洪武十三年召朱守谦回京师戒谕之。
可朱守谦不知悔改,反而作诗讥刺,引古牵今,内多含冤抱恨。
朱元璋怒而废其为庶人,打发他回凤阳老家反省,希望他改过自新。
七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以为朱守谦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苦磨难,必定改过自新,便复其爵,徙镇云南。
然而这位初代靖江王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到了云南后很快又搞出了一个“军民怨咨”的局面,朱元璋只得又将其召回,仍安置凤阳。
令人大感意外的是朱守谦横咨如故,在凤阳强取牧马,暴扰一乡。
朱元璋大怒之下,召朱守谦至京师,笞而禁锢之。
就这样,朱守谦在洪武二十五年正月郁郁而终,无谥。
后来,朱元璋册封朱守谦的嫡长子朱赞仪为靖江王世子,并着手修治靖江王府,恢复广西护卫的同时,于洪武二十七年做了一个决定:“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
也就是说,原先靖江王除了世子之外,余子皆封镇国将军,女儿皆封县主。
此规定一出,之后靖江王除了世子之外,余子就要降一级封辅国将军,女儿也只能封郡君!
从一开始,靖江藩除世子之外,余子受封只是镇国将军,而非郡王。
由此可见,朱元璋最初给靖江藩定下的等级就是郡王。
但朱元璋考虑到靖江藩毕竟是老朱家的嫡长房,身份特殊,因此才给靖江王在郡王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下待遇。
后来朱元璋在洪武末年重新修订了《祖训》,规定亲王之子除世子外皆封郡王,郡王之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嫡子皆封镇国将军,余子皆封辅国校尉(见前往第一百四十三章)。
按照这一版《祖训》以及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的规定,靖江王之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嫡子得降一级封辅国校尉,余子皆封奉国中尉。
如此一来,若抛开田庄、王城、护卫、长史等亲王才有的规制不谈,靖江藩的地位,在永乐年间已经远不如寻常的郡王。
永乐二年,朱棣在给第二任靖江王朱赞仪颁赐册宝时,礼部已经将靖江王的待遇定为低于郡王,提出的方案是镀金银册和银印。
虽说当时朱棣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否定了礼部的方案,坚持按洪武年间的旧制给金册金印,但册宝大小较洪武年间有所缩小,与郡王的册宝体积相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