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高煦念及王骥办事效率很高,为人持正不挠,便奏请朱棣调王骥入行在(北平)都察院任职,后又升其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借吕震案,对六部九卿进行了人事调整,原顺天府尹顾佐被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的王骥受召入京,担任顺天府尹。 可以说,现在的王骥就像当年继向宝之后担任应天府尹的顾佐一样,皆为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的器重之臣。 “在下此次前来拜访王府尹,确实是受陛下之命。” 陈循见王骥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他在沉默片刻后,便开门见山道:“礼部在邸报上公布的《汉语字母切音方案》影响深远,陛下特命在下走访一些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深入了解诸位同僚对该方案的看法。” 礼部公布的汉语切音(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切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这个方案比朱高煦本人捣鼓出来的原始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更加完善。 该方案除了方案本身的内容外,还附加了两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确定汉字与切音字母的从属地位。 汉语的切音字母并非文字,只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 只有汉字才是正宗的、法定的大明官方文字,而切音字母并非法定文字。 因此,切音字母与汉字并非平起平坐,切音字母从属于汉字,它不能代替汉字,也不是一种新的文字。 汉语字母切音作为辅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官话的有效工具,礼部将会进一步推行并扩大其使用范围,但它不是代替汉字的字母文字,只会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地方。 第二,规定各类书籍、刊物使用字母切音。 从乾熙二年三月开始,全天下各郡县小学堂(义务学塾)的国文课本,一律采用汉语字母切音给汉字注音。 中学堂(县学)教材以及通俗读物、各种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字母切音注音。 《京师旬报》、《金陵旬报》等用汉语切音字母给生僻字、难读字注音。 此后天下各地出版的汉语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切音书名、刊名。 版印司将会花两到三年的时间,陆续出版利用汉语字母切音编写的官话教材、读物、字表,以促进官话的推广和普及。 “我虽是武事科进士,但却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因此我知道字母切音方案对士林影响巨大。” 王骥面露肃容道:“此方案足以在短短一年之内,让一个大字不识的八岁儿童,学会常见的几百个汉字。可以说,此方案之价值,犹如造纸术与雕版印刷术,对我华夏文明的延续有大功德。” 他说到这里,起身作揖道:“恕我学识有限,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评价此方案,还请状元公见谅。” “府尹的反应,与大多数京官差不多,在下并不感到意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