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海寿的投名状-《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海寿同样低声答道。

    康平接着问道:“你可知黄俨那个在京营任职的义弟是何人?”

    “此等隐秘之事,黄俨不曾与下官提过。不过,有一次他莫名其妙的请我喝酒,我见他那日心情特别好,就问他可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他说他在京营任职的义弟升官了。我有意套他的话,便奉承多劝了他几杯酒,最终得知他的义弟姓纪,法纪严明的‘纪’。”

    海寿一边回忆,一边缓缓说道。

    康平暗暗记下关键字眼,又问道:“黄俨除了与神机营的纪姓武官有往来,与其他武官、文臣可有私交?”

    “自从当年黄俨与下官被贬之后,那些私底下与黄俨来往的文武官员,皆与之断了联系。”

    海寿微微犹豫,随即说出了一个让康平心惊肉跳的名字。

    “这些年以来,仍与他保持联系的官员并不多,其中就有大理寺卿吕震。”

    康平见海寿欲言又止,追问道:“你还知道些什么?”

    “康公,下官猜测,永乐十六年的律法科会试泄题案,应该是大理寺卿吕震联合黄俨一手制造的冤案。当年那位被太上皇诛杀的大理寺右寺丞尹昌隆,或是替罪羊。”

    海寿小声说道。

    洪武中后期,陕西临潼人吕震以乡举进入太学,因办事优异,历任山东按察司试佥事、户部主事、北平按察司佥事。

    朱棣继位后,吕震升任为大理寺卿。

    永乐前期,吕震曾三次奉命省亲,有两次赶上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他命令地方官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回京后如实上奏,得到了朱棣的赞许。

    可以说,朱棣对吕震是相当信任的。

    康平沉声道:“此事涉及朝中大臣,你可有证据?”

    “下官并无真凭实据,只是在当年律法科会试之前,去寺庙烧香时无意中撞见了身穿便服的黄俨与吕震。由于我当时也是身穿便服,又戴着帽子,因此他们没有发现我。”

    海寿补充道:“康公,如今黄俨升任内官监太监,之前与其断了联系的官员,必然会再次巴结于他,下官愿意负责收集证据。”

    他见康平面露肃容,似乎在权衡利弊,于是趁热打铁又说了一番话。

    “康公,下官自知有罪,可下官不想死,下官写了一封检举信,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上呈陛下。前些日子得知黄俨官复原职,下官惶惶不可终日,害怕黄俨找理由弄死下官。而今康公来看下官,下官冒死也要把黄俨的罪恶说出来。”

    海寿说到这里,起身走向旁边卧房内的衣柜,开始翻找他写的检举信与收集到的证人口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