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设置军衔-《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众人对此项改革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原来的勋阶就是体现功勋的一种荣誉,换成可佩戴的勋章与显眼的阀阅简直不要太好——更容易显摆啊!

    而文武官员的散阶改革,涉及面较大,五人一时间皆不敢乱说,都谨慎寻思着。

    文官散阶更名为官衔,定官衔为三阶十等,即省官、府官、县官三阶。

    省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资善大夫、资政大夫四等。

    府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上嘉奉卿、中通奉卿、少正奉卿三等。

    县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嘉议上尹、通议中尹、正议少尹三等。

    同时,为了鼓励基层书办、吏员勤勉任事,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官吏的官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为赞议郎、奉政郎、承务郎三阶,每阶又分三等,最高为一等,最低为三等。

    官衔主要根据文官或吏员的综合政绩以及资历来授予,综合政绩越好、资历越高的文官或吏员,对应授予的官衔也就越高。

    由于徐辉祖等人是武将出身,对于文官散阶的改革,也不愿多做评价。

    更何况,眼下朱高煦只是找他们商议,并非颁布施行。

    武官散阶更名为军衔,定军衔为三阶十等,即将官、校官、尉官三阶。

    将官军衔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等。

    校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上军校尉、中坚校尉、少师校尉三等。

    尉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云麾上尉、致果中尉、陪戎少尉三等。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基层士兵刻苦训练与勇猛作战,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军官的军衔,也叫士兵军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为锐士、猛士、勇士三阶,每阶又分三等,最高为一等,最低为三等。

    军衔主要根据武将或士兵的综合军事能力以及资历来授予,综合军事能力与资历越高的武将或士兵被授予的军衔也就越高。

    朱高煦在文稿中指出,军衔的作用有很多,最主要是用来区别上下级关系,即在相互不知道对方官职的情况下,军衔高的是上级,军衔低的为下级。

    若在战时,统领一支军队的军事长官战死或失踪了,该支队伍剩下的众将士之中,军衔最高的将士应当充任该支军队的临时指挥官,统领其他将士继续战斗或突围。

    朱高煦认为,军衔高代表资历老,大多数士兵会对军衔高的将士表示顺服,而在主将战死或失踪的紧急情况下,按军衔高低来确定对该支队伍的统率权,是合情合理且更能凝聚军心的。

    还有,武将所能担任官职的高低与军衔有关,但并非按衔定职。

    比如拥有少师校尉军衔的武官,可以担任哨长、副哨长或队长。

    但是,在京营新的编制之下,各级军事主官的官职皆有一个基准军衔。

    即担任某一官职的武官,其所拥有的军衔不能超出某个军衔的范围,例如不能让一个拥有卫将军军衔的武将,去担任屯长或哨长。

    至于京营武官的基准军衔具体如下。

    什长的基准军衔为陪戎少尉,队长的基准军衔为云麾上尉。

    哨长的基准军衔为少师校尉,屯长的基准军衔为上军校尉。

    曲长的基准军衔为卫将军,营长的基准军衔为车骑将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