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大明接下来的路,要走向何方-《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一是因为不该进入市场的农业及手工业产品进入了市场。

    二是银圆与通宝的贬值,使得其无法回流。

    大明朝廷发行的银圆与通宝一度成为国际化的货币。

    除了银圆、通宝是机铸币,        有精美绝伦的印花之外,还在于银圆、通宝在大明境内贬值,贬值到用银合金、铜合金压制出来的精美银圆、通宝不如银、铜。

    其它国家把货物卖给大明,从大明赚取了大量的银圆、通宝之后。

    除了少量的银圆、通宝在贬值的过程中购买大明出产的丝绸、瓷器、书籍等本国无法生产的昂贵奢侈品之外,大量的银圆、通宝都被作为货币在本国流通,以分散大明银圆、通宝贬值的损失。

    这些国家为了能够让大明银圆、通宝能够花出去,掌权者在征收赋税之时,都要求征收银圆、通宝,以便本国百姓接受大明银圆、通宝并进行储备。

    当大明银圆、通宝贬值太大,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无论是大明民间,还是其它国家的民间百姓,都在偷偷地将银圆、铜钱重新溶解,提炼之后铸成银器、铜器,因为银器、铜器比银圆、铜钱更值钱。

    这种资本与朝廷相结合,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以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为支撑,以货币霸权为手段,进行财富掠夺的方式,就是国家垄断。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正以金融霸权掠夺民间以及周边国家。

    历史上,西方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他们以武力为后盾,科技做支撑,货币霸权为手段,一边割国内百姓的韭菜,一边割非发达国家的韭菜。

    若是因为这样,就把此时的大明当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那就错了。

    历史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是通过改革或革命来谋求权力,使国家的制度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在大明境内,巨商大贾们则是顺应朝廷的制度,并非是打破制度。

    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商人在获得财富后并不热衷于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而是想尽办法为其子弟能参与科考打通关节,其本人却又拙劣地模仿着士大夫的风雅生活,以求实现阶级跨越。

    《唐六典》中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

    也就是说,唐朝的商人子弟无法参加科举。

    但是到了宋代,这种局面发生变化,即“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其中解送的意思就是允许其参加科举。

    历史上的明朝也是如此。

    眼下的明朝商人更是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