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让饱读诗书的众顾问与朱棣听后愣了片刻。 唐代以前,除了被秦始皇追封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外,比较著名的太上皇有三位。 一位是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父刘太公。 一位是被新皇尊奉的太上皇晋惠帝司马衷,新皇即原赵王司马伦,乃是晋惠帝司马衷的长辈。 还有一位是喜玄好佛、淡泊权位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至于唐朝历史上,则存在着两位太上皇。 分别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的大唐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以及大唐王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代以后,至大明之前,也存在两位著名的太上皇。 一个是国难当头,却只懂舞文弄墨最终客死异国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 另一个杀害岳飞父子,向金俯首称臣,偏安东南半壁,不思进取中原的宋高宗赵构。 简而言之,宋朝的两位太上皇是为了逃避责任选择内禅,显得昏聩无能,唐朝的两位太上皇是被形势所迫,皇权被儿子所夺,可谓是父子争权。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十二岁继位,十八岁时将皇位禅让给其三岁的太子,二十三岁时突然暴毙。 他的突然暴毙,显然是政治斗争失败所致。 而晋惠帝司马衷,提起他,读书人往往会将他和白痴挂钩,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由他的愚蠢而产生的典故。 无论真实的他究竟是真傻还是假傻,史书上的他终究是一个傀儡皇帝。 “陛下自永乐十四年筹备第三次亲征漠北时,便下令将诸政事并启皇太子殿下处分,然后奏闻。然而,次年陛下北征,命皇太子监国,待永乐十六年九月陛下大胜而归班师回朝后,却没有收回这一道命令。” 杨士奇恭声道:“永乐十七年十一月,随着大漠各部落牧区划定,六都司的先后设立,十三处要塞修建完毕,臣以大漠已定为由,向陛下进言,请陛下收回让太子殿下处理政事之令。当时陛下答应了臣,可却一直拖到今天也没有收回这道命令。” 他说到这里,豁然起身,深深向朱棣鞠躬行礼道:“陛下,臣纵观史书,从未见过如陛下这般信任当朝太子者。而当今皇太子权力之大,前所未有,就连当年的——” 杨士奇说到此处,急忙打住,当即改口道:“若陛下此时退位,不知个中缘由者,很可能会误认为是太子弄权所迫。” 朱棣轻抚银须,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 他顿了顿,看着杨士奇,问道:“你刚才想说,太子权力之大,就连当年的懿文太子也不及,是也不是?” 杨士奇无言以对,算是默认。 朱棣扭过头,看向大厅右侧的屏风,大声道:“值录郎,你出来。” “遵旨。” 屏风后传出一道洪亮的声音。 随即,一名身高近七尺,样貌出众的青年,躬身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臣值录郎于谦,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于谦躬身作揖行礼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