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耕战建国(上)-《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洪武八年,他跟随都督指挥叶旺,先征金州,后攻伐盖州,立下大功。

    也就是说,到了建文继位时,盛庸已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否则建文也不会册封盛庸为大将军统兵伐燕。

    历史上,盛庸得知朱棣称帝后,选择了投降。

    永乐初,盛庸辞官归养,却遭到同僚陷害,言称他有不臣之心。

    由于盛庸性格刚烈,还没等朱棣表态,他就先一步自尽,以证清白。

    那么,历史上的朱棣难道真的想让盛庸含冤而死,只为了报当年东昌之战的仇?

    从后续的史料来看,朱棣压根就没有这个意思。

    因为在盛庸死后的第二年,其冤情便被查清。

    而且,朱棣下旨,赐孝布、银两、设祭坛,追赠盛庸为“宣武将军……原生四子各授封将军、大夫等职,长子盛震敕封明威将军,卫指挥使”。

    到这里还没结束,之后朱棣亲自做主,让盛庸的孙子盛瑜,娶了他五弟周王朱橚的女儿信阳郡主为妻。即墓志铭上记载的:“永乐二年甲申,以祖荫袭尚信阳郡主。”

    其故乡古田下堡曾建有驸马坊,后来被毁坏,但多年之后又被重建。

    也就是说,虽然盛庸曾经打败过朱棣,但朱棣靖难成功登上帝位后,对盛庸及其家人是相当优待的。

    试想一下,一位放眼四海,敢让麾下数万官兵七下西洋的一代雄主,岂会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

    随着朱高煦的穿越,大明王朝的历史被改变,朱棣顺利继位,盛庸也因功被朱棣封为历城县公。

    可以说,盛庸对于朱棣,那是忠心不二。

    即便他很想留在军中,但朱棣的意图很明显,希望君臣之间能够善始善终。

    盛庸沉思良久,望着盛红羽,面露欣慰道:“为了这个家,你能下如此决心,为父很高兴。”

    他顿了顿,接着道:“可是为父老了,也该退下来休息了。你的大哥、二哥、三哥,皆领兵在外,四哥如今是东宫殿门守将,你若成为太子选侍,那么咱们盛家只要不犯大错,将来与国同休,不在话下。”

    “既然父亲下定了决心,女儿便没有异议。”

    盛红羽平静的说道。

    她脸上虽然没有情绪流露,可内心竟然对见以后到太子朱高煦有着一丝期待。

    次日。

    清晨。

    朱高煦没有参加早朝,而是奉朱棣之命传授楚王诸子与周王诸子“耕战建国”的道理。

    他在新修大本堂的大学堂部,与周、楚两王诸子简单寒暄一番之后,便领着众王子走到了学堂后院的一大片菜地里。

    “所谓‘耕战建国’,耕在前,战在后。今日,第一课,我先给大家讲‘耕’。”

    朱高煦给周、楚诸子上的第一节课,竟然是种地。

    他亲自带头,领着众王子挖了两个时辰的地。

    期间有人喊累,朱高煦耐心介绍,使用铁锨需要的巧劲。

    之后,他又以身作则,在菜地里端着食盒,与众王子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过后,朱高煦才带着众王子重新回到讲堂。

    就在众王子各自寻找座位坐下的空荡,朱高煦拿粉笔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了爪哇洲的大致地图。

    这番操作,直接令众王子震惊无比。

    众王子觉得他们的太子哥哥十分可怕,心中对朱高煦的敬意又增加了一倍。

    “《宗藩条例》规定,随同藩王迁移到海外的属民,必须给予均田。”

    朱高煦端坐在椅子上,高声问道:“谁记得《宗藩条例》附录之一的《耕战建国均田策》的内容?”

    “太子哥哥,我记得前六条,可以说么?”

    永安王朱孟炯举手问道。

    “且说说看。”朱高煦点头道。

    朱孟炯起立道:“第一条,凡十六岁(十六岁成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露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也称倍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