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后,朱高煦也不乘辇车,领着方孝孺等人出了武英门,径直向东边的右顺门走去。 守在武英门外的赵俊臣、韦贤等护卫立即跟上。 朱高煦虽然心里不爽,但见到这三十几个敢于直谏的官员,多少还是有些欣慰。 因为这些人至少体现出了永乐一朝的文臣风骨。 当然,有些人可能怀着只要不死就能出名的侥幸心理才来的。 而朱高煦不打算给这种沽名钓誉之辈出头的机会。 他扭头向身边的赵俊臣吩咐道:“你派人把孤身后这些官员的名字都记下来,回头仔细调查,看看这些人当中,有谁在暗中干着鸡鸣狗盗的违法勾当。” “是。”赵俊臣躬身领命道。 朱高煦说话时,身后就跟着方孝孺,所以他刚才所言,方孝孺听的一清二楚。 他见方孝孺微微皱眉,于是开口道:“方博士,孤认为这些官员之中,若有人违法乱纪,当革职查办,永不录用。” 此时,众人已经穿过右顺门,走到了内五龙桥前的广场上。 方孝孺却道:“太子殿下,此举是否有些不妥?倘若锦衣卫捏造罪名,冤枉了好人,朝廷岂不是损失了人才?” 赵俊臣还兼任着锦衣卫佥事的职务,所以他才会这么说。 朱高煦直接反驳道:“先生觉得,对朝廷来说,官员的德行重要,还是才能重要?” 方孝孺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德行重要。” 朱高煦却摇头道:“先生说的不对。” 方孝孺奇道:“请太子殿下明示。” 朱高煦边走边道:“若是乱世,那自然唯才是举,毕竟当以平定乱世为首要之事,德行要放在才能之后,先生以为然否?” 方孝孺不得不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臣虽然坚持官员当以德为重,可事有缓急,乱世之时,确实要以才能为第一,因为平定乱世才是最为要紧的事。” “不错,先生是明白人。因此,孤绝对不允许有臣子沽名钓誉。对于这种德行败坏之人,即便他才能再高,孤也不用!” 朱高煦道:“今我大明已立国三十五载,科举革新又推行了四年。明年便有成千上万名新式科举培养出来的举人,其中自然有大量的才德兼备者。所以,孤必须把那些表里不一、品德败坏的官员废黜,为德才兼备者腾位置,先生以为然否?” 方孝孺附和道:“殿下言之有理。” 两人又简单聊了一会儿,随后一行人穿越左顺门,便远远看见了文华门。 不多时,朱高煦率先穿过文华门,接着走进了文华殿。 他进殿之后,径直走上主位坐定。 今年三月,朱棣北巡,朱高煦监国时,文华殿的布局已经被简单做了改造。 入殿之后是一条长长的地毯,地毯左右两边摆着几十把交椅,而地毯的终点是三层高台,高台之上摆着一张御桌,桌后是龙椅。 此时,朱高煦端坐在龙椅之上。 “先生,请坐。” 朱高煦伸手示意方孝孺坐在他左下方第一把交椅上。 方孝孺也不推迟,当即坐下。 按照大明朝的君臣礼仪,皇帝或太子赐座,为臣者不能推辞。 待方孝孺落座后,外面随行的三十多人先后进入殿内,并向朱高煦见礼。 朱高煦大手一挥道:“诸位臣工,且坐下说话。” 于是,一众官员纷纷找位置,按照品级高低依次坐下。 朱高煦扫视众人,然后冲着门外喊道:“康平,带人给诸位臣工上茶。” 随后,他环视众人,朗声道:“孤希望真理越辩越明的风气,以后可以延续下去。只有君臣一心,朝廷的政策才能得到彻底的落实,方能避免基层官员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情况。” “殿下英明。” 众官员齐声道。 一会儿之后,康平领着一众侍女、宫人将茶水端了上来,并放在了殿内众官员旁边的茶几上。 “诸位的奏疏,孤都看了,归纳起来,大体上是两点。” 朱高煦缓缓说道:“第一,培养皇室子弟应当按照太祖旧制。第二,宗室子弟不可学习为君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