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虽是权宜之计,可朝廷眼下也需要休养生息。朕打算过几年之后,亲自领兵,一鼓作气,荡平西域与草原!” 朱棣畅想美好的未来道:“你想想,朕百年之后,高煦继位的时候,他与蒙元公主的孩子们早就长大了。届时,高煦把这些孩子分封到草原和西域去,谁敢反对?难道这些孩子体内没有所谓的黄金家族的血脉吗?如此一来,西域与草原将彻底成为我大明领土,此乃千秋万代的伟业!” 徐皇后不愿意打击朱棣,她沉默片刻后,缓缓道:“高煦虽然有了三子两女,但目前只有域儿(嫡长子)的生母李瑶是汉人,埈儿(庶长子)与璟儿(庶次子)的生母王绮红终归是高丽人。如果高煦再取一个蒙元女子为妾,怕是有些不妥。” “说来说去,你是担心高煦的妻妾出身差异过大,而引发矛盾。朕看,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再给高煦增加两名汉人姬妾即可。” 朱棣越说越起劲道:“嗯,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朕觉得,以后高煦每纳一名外族女子为姬妾,就同时给他再纳两名汉人出身的姬妾。” 他话锋一转,看向徐皇后,问道:“皇后,现在你只有三个孙子,再过几年,恐怕会有十几个孙子在你面前跑来跑去,开不开心?” 徐皇后红着脸道:“陛下也不嫌害臊!” “你以前总想让孩子们开枝散叶,现在老二比老大、老三都争气,朕说的难道不是实情么?!” 朱棣丝毫不觉得哪里害臊,一本正经的说道。 他的意思是今年五月,朱高炽、朱高燧的王妃先后生了一个女儿。 万幸都是女儿,若有人生下的是儿子,那就成了朱棣的嫡长孙。 当朝皇帝的嫡长孙不是太子的儿子,而是其他皇子的儿子,这是一件很奇怪且极易起波澜的事。 所以,朱棣才会感叹说朱高煦在开枝散叶方面,比朱高炽、朱高燧更争气。 徐皇后不愿在“生孩子”的事情上与朱棣纠缠,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高煦现在的姬妾,将来可都是嫔妃。给高煦选妾不能乱选,要慎之又慎。” “此事你不说,朕也明白。” 朱棣抚须道:“朕早就打听过了,历城公盛庸家的三丫头盛红羽,下个月刚满十六岁。听说这丫头长得像她过世的娘,是一个挺标致的姑娘,落落大方,温柔贤惠。” 徐皇后是聪慧之辈,听到朱棣这话之后,瞬间就明白了朱棣不是看上了盛庸家的三丫头,而是想让盛庸退下去罢了。 因为将来盛红羽为朱高煦生下儿子之后,那这孩子的外公就是盛庸。 而皇孙的外公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这在大明王朝是绝对不允许的。 故而,盛庸的女儿盛红羽一旦嫁给了朱高煦,那么盛庸就会成为外戚,必须退下去。 朱棣的打算就是让老一辈的将领,在谋得一个好名声之后,顺利退下。 之后,再让年轻一辈的,尤其是他曾经的潜邸下属武将获得机会历练,最好能累功成为新的大明勋贵,就像张玉、张辅父子俩一样。 哪怕是一门两侯,他朱棣也舍得给! 因为大明勋贵经过洪武朝的数次大案以后,整个勋贵群体的力量,已经变得十分薄弱,根本无法与与日俱增的文官阶层分庭抗衡。 眼下朝廷的很多新政策,大都是靠着文官在推行,而将来朱棣打算整顿朝纲,变革制度,这不仅需要文臣,还需要有铁血手腕的武将去执行。 “臣妾见过盛红羽那丫头,长得确实标致,品德口碑也很好。” 徐皇后缓声道。 她此话的意思是赞成朱棣的这个安排。 顿了顿,徐皇后问道:“陛下刚才说了两个孩子,除了盛家的丫头,另一个是谁?” 朱棣亲自给徐皇后夹了一块鸡肉,接着道:“皇后,朕中意的另一个孩子是张辅的小妹张月容。” “新城侯张辅的小妹?” 徐皇后皱眉道:“臣妾认得张辅,他比高煦年长五岁,他的小妹怕是还不满十六岁吧?” “已经十五岁了,先娶了再说就是。” 朱棣满不在乎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