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儿臣不反对郡县安南-《重生朱棣之子》


    第(1/3)页

    光阴似箭。

    七个月转瞬即逝。

    时间来到了永乐四年,六月十二日。

    早朝。

    此时,昨日刚刚入京报信的大理寺少卿陈洽,把南征大军进半年以来的战况,做了一次简短的概述。

    今年正月,已经控制住疫病,    并休整一个月的明军以升龙城为根基,开始继续进攻胡氏伪王所立的安南国都清化城,胡氏王子胡元澄领军退守黄江,与胡季犛、胡汉苍会合,而沐晟则领兵进驻木凡江预备出击。

    二月,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追击至闷海口,    因军中再次爆发疾疫,    明军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

    三月,    胡氏军集合水步大军七万,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爆发咸子关之战,结果胡氏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于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

    四月,朱棣收到军报后下诏,命令南征官兵继续寻找陈氏子孙,希望安南国政权还是由陈氏子孙来执掌。

    五月,胡氏父子在奇罗海口被明军俘获,胡氏建立的安南国灭亡,领土被大明收复。

    与此同时,    大明朝廷寻找陈氏子孙的消息在安南国传开之后,    安南国的耆老们组织了一千多人的请愿队伍,来到明军大营辕门前请愿,并献上了安南国的郡县舆图。

    他们认为安南国陈氏王族已被胡氏贼人杀光了,    已经没有继承人,    渴望大明朝廷直接接管安南国,因为“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昨日,负责为南征大军管理粮草之一的军需官大理寺少卿陈洽入京后,已第一时间将安南国的舆图与历城侯盛庸所呈的军报上交朝廷。

    “论功行赏的事,可以等有功将士回来之后再议。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置胡氏父子以及安南国。今日早朝,朕想听听诸卿的看法。”

    朱棣端坐在金台之上,难掩脸上的喜色,非常开心的问道。

    他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南征大军竟然轻而易举的扫平了安南国!

    那可是足足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安南国,是三百多万,不是三十多万!

    这只是官方统计在册的人数,真要严格算上隐匿的人数,整个安南国怕是得有四百万人口!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没有想到,    安南国会如此不堪一击。

    “陛下,    胡氏父子乃是篡权夺位的逆贼,依律当凌迟处死,    株连九族!”

    左都御史暴昭率先出列,躬身奏禀道。

    “臣附议。”右都御史严震紧随其后,躬身道。

    随后,大理寺卿吕震等上百名官员纷纷出列,表示附议。

    朱棣一看这情况,大手一挥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议下一件事,如何安置安南国,是置以郡县,还是继续寻找陈氏子孙,为陈氏安南兴灭继绝?”

    历史上,关于胡氏父子的下场,有多种版本。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与朱棣靖难登基有关。

    然而,随着朱高煦的穿越,历史走向被改变,朱棣不再是篡位者,因此他对于处置胡氏父子就干脆利落了很多。

    “陛下,安南国在唐代以前一直属中华领土,后来趁着唐末混乱之机,被当地土著曲承美窃据称王。到了宋初,宋朝廷封丁部领这个人为交阯郡王,但传三代后,政权被大臣黎桓篡夺。黎氏亦传三代,为大臣李公蕴所篡夺。李氏传到第八代,无子,便传位给女婿陈日炬,政权从此归陈氏。”

    吏部尚书张紞躬身出列,拱手奏言道:“臣当年在云南主持政务时,对安南国多有了解,那里的人虽然心慕华夏文化,处处效法我中华典章,但却乱了数百年,人心浮躁,若贸然以郡县置之,怕是会发生反复。”

    朱高煦坐在朱棣的左下方,他听完张紞的观点之后,默默在心中给对方点了个赞。

    历史上,大明郡县安南之后,安南之地一直叛乱不断,自张辅第二次南征一直到宣德年间大明放弃安南,陆续有数十万的大明好儿郎战死在那里。

    因此,朱高煦的想法与张紞一致,眼下还不是郡县安南的最佳时机。

    “张卿是反对朝廷郡县安南?”

    朱棣生怕误解了张紞的意思,当即前倾上半身,特地询问道。

    张紞手持笏板,作揖道:“回陛下,臣确实是反对朝廷郡县安南,臣认为可暂时委派一方大将坐镇安南,直到寻着合适的陈氏子孙,再为安南陈氏兴灭继绝,以彰显我大明怀柔远人,泽被万邦之国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