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棣望了一眼朱高煦,见后者沉默不语,于是朗声拍板决定道:“官价收购番货,然后再上市交易。” 他说到这里,望着桂湛道:“朕允许番人在京师附近出售货物,可并没有禁止我大明的子民卖货给番人。大明子民赚到了钱,便可体会到朕开海之策带来的好处。” 这时,朱棣豁然起身,俯视着堂下朝臣,高声说道:“既然众卿口口声声要为君父分忧,那好,从这个月开始,全国所有官员的俸禄,皆用郑和运回来的番货按官价折抵。这叫番货折俸,替朕分忧!” 他望着郁新、桂湛,接着道:“既然你们认为做买卖有辱君子之名,有悖为官之道。那这个买卖,朕来做!” 朱高煦见朱棣起身,也连忙站了起来。 朱棣道:“太子,你替朕主持这件事。” “儿臣领命!”朱高煦躬身道。 散朝后。 春和殿。 太子书房。 朱高煦正在与户部侍郎夏原吉商谈事情。 “太子殿下,自上次国宴之后至今,经臣统计,竟少了碗碟、酒盅等餐具五百八十余件。这些诸国使臣,真是有失体统!” 夏原吉苦着脸,起身拱手说道:“臣请殿下让郑和务必与那些贡使说一说我华夏礼仪。” “那些瓷器碗盘若不招人喜欢,谁还拿?” 朱高煦笑着说了一句,并抬手示意夏原吉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夏原吉道:“臣只晓得,再喜欢也不能偷的道理。” “偷这个字用不得。” 朱高煦故意板着脸道:“父皇的意思,不光要他们拿,还要送。” “殿下,郑和从海外带回来如此多的番人贡使,吃住全由朝廷供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长此以往,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夏原吉愁眉苦脸道。 朱高煦打趣道:“夏侍郎,你可知许多京官在私下里都叫你什么?” “臣不知。”夏原吉恭声道。 朱高煦笑道:“叫你夏算盘。” 夏原吉自嘲道:“微臣喜欢精打细算,多个‘算盘’的诨号,倒也贴切。” “你这是算了小账,没有算大账。” 朱高煦解释道:“诸国外邦使臣来大明朝贡,这是举世瞩目的壮举。这些番人来了又回去,他们就会变成我大明的使臣,将大明的文明强盛传播海外。如此一来,能让郑和少走很多海路,你算算这会为大明省下多少银子?” 夏原吉闻言一愣,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账还可以这么算。 “微臣不敢苟同,传扬出去又能怎样,咱们不还是要自己过自己日子么?” 夏原吉道:“洪武年间,太祖皇帝就是受不了这种赔本赚吆喝、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买卖,才下令限制各国贡使来华的次数。还有,太祖不让用番货,就是怕纵容奢靡之风。”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殿下有所不知,随着番邦商人在京城开始出售番货,秦淮河两岸的民俗风气,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夏原吉,你算的是衣食住行,心疼的是那五百多个盘子。” 朱高煦先是说了一句,随后连续问了三个问题。 “大明国威值多少钱?群臣一心,继往开来的前景,你算过吗?四海宾服,天下太平,能创造多少财富,你算得清么?” 夏原吉忽然被问住了。 朱高煦又问道:“夏原吉,午门外展示的海外奇珍,你去看了么?” “臣都见了。”夏原吉恭声道。 朱高煦接着道:“那我问你,你觉得那些奇珍价值几何?” ps:关于历史上郑和出海,究竟是赚钱还是赔钱,是好还是坏,有太多的观点。但本人相信,总归是利大于弊,是赚钱的。否则,朱棣哪里来的钱五征漠北、修建新都、修建武当山、修建皇陵?只不过是钱被皇家赚了,官员没有分到红利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