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意外还是人为-《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魏、晋、隋、唐、宋等各有录囚之制。
《新唐书·刑法志》载:太宗于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阂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宋史·刑法志》:“天子岁自录京师系囚,畿内则遣使”。
录囚之制,彰显了法律的严肃,对判处死刑一事非常谨慎,对能减免的减免,不能减免的马上处刑,增加了刑法的威慑力。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创立了会官审录之制,即由皇帝直接任命朝廷各行政机构官吏审理大案重囚的制度。
具体是由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通政司、詹事府,有时包括驸马都尉在内,共同审理大狱,死罪和冤案奏闻皇帝,其余案件依律判决。
历史上,这种会官审录之制,是清朝秋审制度的前身,至于朝审制度,始于明英宗时期。
而眼下,朱棣保持着会官审录之制,但也没有放弃传统的录囚之制,他让墨麟把死囚名单呈给朱高煦处理,显然是想让朱高煦网开一面,以此而树立仁德之名。
朱高煦自然明白朱棣的意思。
因此,他望着公正廉洁的的墨麟,开口说了一番话。
“虽然这些死囚之中,有许多人是走投无路才犯下死罪,但国有国法,应当依律法办。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依我之意,杀官造反者处死,其余实行十抽一处决,未抽中者皆改为流刑,发配努尔干都司充军。”
“臣没有异议。”墨麟恭声道。
随后,朱高煦提笔在奏本最后面写下了他的批示,接着合上奏本,递出去道:“墨卿,拿去罢。”
墨麟躬身走到书桌前,接过那道奏本,然后鞠躬礼拜道:“臣告退。”
大约两刻钟之后。
“殿下,汉王求见。”
康平面露古怪之色,躬身来到书房之中禀告道。
“快请。”
朱高煦略做思考,然后立即说道。
“拜见皇太子殿下。”
朱高炽刚一进入书房,立即就躬身作揖道。
听说朱高炽前来,朱高煦早已站起。
从朱高炽踏入书房的那一刻,朱高煦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朱高炽。
对方的一举一动,包括各种细微的小动作,抿嘴还是眨眼,亦或摸鼻子、挠手背,皆被他看在眼里。
可他并没有从对方的微表情上,捕捉到一丁点的不安。
朱高煦虽然在观察朱高炽,但并没有因此忘记礼数。
此时,他已绕过桌子,亲手扶起了朱高炽。
“大哥不必多礼,快请坐,看茶。”
朱高煦说话的同时,已扶着朱高煦坐好,而他本人也在后者边上坐下。
片刻后,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被康平端了上来。
朱高煦对康平吩咐道:“让门外的人都下去罢。”
“是。”
康平恭声领命,接着躬身退下。
“不知大哥此来,可有事教我?”
朱高煦伸手做了一个请茶的手势,随即不露声色的盯着朱高炽的双眼问道。
朱高炽脸上当即浮现出受宠若惊的表情,连忙起身,朝着朱高煦作揖道:“太子殿下折煞臣了,臣何德何能敢教殿下?”
“你是我大哥,自然是有资格教我的。”
朱高煦不依不饶道。
朱高炽脸色突变,不知是故意还是真被吓到了,作势就要跪下,被朱高煦硬生生拉住了。
“我所说皆是肺腑之言,大哥万不可有其他想法。”
朱高煦语气一转,将话题引到了吴郡王朱允熞一案上,接着道:“大哥是受吴郡王之托,来给他求情的么?”
朱高炽听到“吴郡王”三个字,便明白了他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对朱允熞的态度。
ps:兄弟们猜猜,张逸仙中毒是意外还是人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