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重启五等爵-《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郁新道:“依旧制,本朝爵位分两种,即流与世。世与不世、爵位高低,皆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俸禄。不知陛下增置的子、男二等爵,俸禄几何?”

    朱棣摊开御桌上朱高煦所写的奏章,微微低头,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然后站了起来。

    他俯视着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朗声道:“在回答郁卿的问题之前,朕公布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更定公、侯、伯分为三等,佐太祖皇帝定天下者,乃为一等爵,余者为二等、三等。更定一等公岁俸为四千五百石,二等公岁俸为四千石,其后皆以五百石递减,减至三等伯岁俸五百石为止。”

    朝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听了朱棣的话后,皆陷入了沉默。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原本给有爵者的岁俸,就不算高,公爵的岁俸为两千五石到五千石,侯爵的主要岁俸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不等。

    朱棣更定公、侯、伯的岁俸,进一步把每个爵位分成了三等,这对勋臣们来说总归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岁俸大体是增加的。

    然而,这三种高阶爵位的等级增多,意味着想要获得更高的爵位,所需军功也会更大。

    “第二件事,自今日起,世爵不再世袭罔替,皆降等以袭。承袭一等公爵者,降为二等公,承袭二等公爵者,降为三等公,照此类推,降袭五世之后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第五世之爵。侯爵、伯爵降至三等伯爵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三等伯爵。”

    朱棣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原本那些有爵者,以及军中宿将,皆从永乐皇帝的话里嗅到了非比寻常的味道。

    朱棣把堂上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面不改色的接着说道:“降等袭爵还需通过考核,否则不能袭爵。无论宗室子弟亦或勋贵子弟,唯有通过爵考者,方可继承爵位。”

    这时,朝堂上响起了小范围的议论声,尤其以一众勋贵与宗王议论声最大。

    “考核的内容并不复杂,即君子六艺而已。大明乃天朝上国,宗室与勋贵子弟若不识文会武,岂不是被海外小邦笑话?”朱棣补充道。

    宗王们听到朱棣所言,不由得想起了最新版的《皇明祖训》。

    自上次朱棣提过一次后,众王皆从通政司申领了最新版《祖训》,即朱元璋生前最后一次修订后的《祖训》刊印版。

    最新版的《祖训》规定,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未修订之前的旧制,郡王之下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六等爵,且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平民。

    修订之后,郡王之下仅剩镇国将军、辅国校尉、奉国中尉三等爵。

    具体为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可世袭郡王,其余各嫡子封镇国将军;庶出之子,降二等为辅国校尉。

    镇国将军嫡长子,降一等,封辅国校尉;余子皆降二等,封奉国中尉。

    辅国校尉嫡长子,降一等,封奉国中尉;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奉国中尉嫡长子继承奉国中尉之爵,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这一点很重要,复归平民之身,意味着不再享有朝廷给予的宗室岁俸,需要自食其力,自谋生路。

    换言之,可以参加科举,从文从武,经商务农!

    朱元璋特别规定,允许这些身上流着皇家血脉的特殊平民,在左或右肩处绣上朱红色的带有“朱”字的日月图案,以显示其出自皇室的血脉。

    此外,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校尉爵位。

    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需取消。

    朱元璋还另外修订了关于处罚宗室的规定。

    对于那些自持超品地位,多行不义,违法乱纪,影响恶劣的宗室,若是亲王则降为郡王,若是郡王则降为镇国将军,若是镇国将军则降为辅国校尉,其他照比例,直至贬为庶人。

    换言之,以后宗室子弟犯罪,朝廷必须根据其所犯罪行,轻的降爵,重的革除宗室身份,贬为庶民。

    而最新版的《祖训》里,并没有宗室子弟继承爵位需要考核的规定。

    也就是说,朱棣刚才所言的“考核”,乃是他新增的规制。

    “陛下圣明!”

    忽然,周王朱橚的一声高呼,盖住了朝堂上各种小声的议论。

    韩王朱松也紧随其后,高呼道:“陛下英明!”

    朱棣点了点头,对识时务的朱橚、朱松非常满意。

    其他宗王与勋臣也不得不表态,纷纷发声,表示拥护朱棣的决定。

    片刻后,朱棣望向郁新,接着道:“郁卿,朕现在可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