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郑和首次下西洋(二)-《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见郑和不吱声,他接着道:“你率队出海,解缙认为是宦官干政,要朕砍你的脑袋啊?!”

    郑和恭声应道:“郑和本来就是赤条条而来,别无牵挂。既然话已经说出口,就无所畏惧。能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效命,臣郑和死又何惧?”

    他是宫中内官监正四品的太监,并非寻常的低阶宦官,面对大明皇帝朱棣自称“卑职”或“臣”、“奴婢”皆属正常,并无不妥。

    郑和的言外之意是宦官干政属于违反祖制,既然违反祖制要被砍头,但只要能为大明效命,为大明天子尽忠,他甘愿一死!

    大殿之上,瞬间安静下来。

    就连反对任命郑和为巡洋正使的解缙,此时也被郑和的忠勇而触动,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世上竟然还有如此无畏的宦官!

    “好!好一个死有何惧!”

    朱棣没想到郑和竟这般刚烈,当即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读书本是件好事,可死读书,读死书,不仅害己,更会误国。解缙,你号称天下第一才子,却读书不求甚解,所学无以致用。这样,朕特准你在国子监内,开垦一块菜地。”

    朱棣平息了怒火,重新坐下后说道:“食五谷之味,要先勤于四体之劳,你到国子监去种菜吧!”

    解缙无奈,但皇命不可违,只好躬身行礼道:“臣领旨谢恩。”

    待解缙退下之后,朱棣打算借此机会阐述他的治国理念,便又再次起身,郑重其事的说了一番话。

    “太祖皇帝曾言:‘人生天地间,造化得益于随机而变,不失时势者,乃为杰丈夫。’时势在变,律令与国策也要随机而变。”

    “朕与众位爱卿都必须审时度势,顺应发展,变中求存。头脑冥顽不化,默守陈规陋习,死搬教条,只能是行尸走肉。”

    “眼下已不是洪武年间,国势已变,朕正是在此之际抓住时机,坚持太祖治国之精髓,变通前朝具体之方略,如此方能开拓进取,开创盛世。否则,我大明将陷入固步自封之泥沼!”

    朱棣话音一落,朱高煦当即跪地拜道:“父皇陛下高瞻远瞩,遵从太祖爷爷遗命,行开海巡洋之策,实乃英明之举,儿臣赞成任命郑和为巡洋正使。”

    “太子赞成,诸卿可有异议?”朱棣高声问道。

    “臣附议。”方孝儒、梅殷、黄子澄、齐泰等人先后躬身出列,行礼道。

    户部尚书郁新出列道:“臣附议。”

    监察御史解纶随之出列道:“臣附议。”

    一时间,许多文官皆表达了赞同的意见。

    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等勋贵也连忙出列,表示支持郑和为巡洋正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