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匆匆五年(上)-《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有了对策之后,朱高煦将鞑虏寇边的意图与他想到的应对方法上奏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与朱棣商议后同意了这个将计就计的策略。

    月余后,宁王应朱高煦之邀请,领两万卫兵,浩浩荡荡的出大宁城奔赴北平府演武,大宁的兵力顿时一空,而守在大宁周边的韦贤则奉命领三千士兵出塞,主动击扰胡虏,以为震慑。

    那时,北元胡虏见明军力薄,又探知大宁城内防守空虚,便在短时间集结一万五千余虏兵,出其不意的击败了韦贤所领明军,并乘胜追击。

    当北元军追到大宁城北的彻彻儿山之时,突然遭到了朱高煦亲自率领的明军伏击,最后北元军大败,三千虏兵被杀,孛林帖木儿等数十名将领及五千余士兵被俘。

    之后,朱高煦又乘胜疾进,领军攻克兀良哈秃城,更是生擒了北元大将哈剌兀,俘获虏兵三千余名,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大胜而归。

    经此一战,朱高煦的威名远播塞外,更是成为了大明北方边军之中又一位领军人物。

    “叔父折煞小侄了,那一战,小侄不过是凭借火器之犀利,出其不意而取胜,哪有扬名天下?叔父谬赞了!”

    朱高煦矢口否认,并非常谦虚的说道。

    实际上他并没有撒谎,虽然他继承了原主在军事方面的天分,但让他赢得彻彻儿山之战的决定性因素,确实是经过改良后更加犀利的火铳。

    朱高煦穿越之前,尽管曾经因为对火器感兴趣,专门查询过火器的演变史,可是他对火器的认知仅仅是了解而已。

    至于对火器演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记忆,也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正因如此,他只能对工匠提出火铳改进的方向,却无法亲自动手让火铳升级。

    经过数年的技术突破,目前大明的火铳已晋升到了鸟铳级别。

    虽然转轮式燧发铳也被造了出来,但由于结构比鸟铳更加复杂,所以并没有真正的量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