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建厂-《赤色三国》


    第(2/3)页

    李定笑了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也许明年我们就会知道了。”

    李定原本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在他看来,眼前的耕种方式都是极为落后的,这使得粮食的亩产量低的可怜。在后世,通过优选的育种加上化肥,精耕细作,小麦的亩产能够达到恐怖的800到1000斤。而眼前的根据地,小麦的平均亩产仅有可怜的七十四斤。

    想必到了明年,小麦亩产最少也能翻三倍吧。李定在心中暗暗想到。

    针对于粮食生产,李定已经要求综合工学基地在全力育种了,相信在三到五年之后,就会初步有一批较为优良的种子。而通过杂交配种的方式,相信在二十到五十年后,就会有亩产更高的超级水稻现世了。

    “首长快看,水车转起来了!”一名战士兴奋地喊起来。

    果然,巨大的水车缓缓地转了起来,一开始水车只是缓慢的转动,随后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很快,便几乎有了和奔涌的江水一样的速度。

    眼见着巨量的江水被高高抛向天空,围观的人群全都兴奋起来,他们可能不知道眼前这转动的水车意味着什么,但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只有兵团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

    “万岁!劳动者万岁!”无论是兵团战士,科研工作者还是围观的群众,都一齐快乐得欢呼起来。大家欢呼着跑向江边,任由水车卷起的浪花浇在身上。无论大家是什么身份,什么年纪,都纷纷伸出双手,捧在一起从空中接水,洒向其他同伴。

    欢笑着打打闹闹地,江边热闹了起来。

    “好啊!好!”徐冉抚掌大笑,“主席同志!我们成功啦!”

    “事实果然证明!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彭应之在旁边也喜不自禁,一把抓住徐冉的手,“徐部长,你可立了大功了!你可知道水车对于兵团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李定笑着和彭应之对视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彭应之作为他的得意门生,真的很有机变之才,同时又非常善于思考。所有人中,往往都是彭应之最先领会到李定的心思的。李定相信,彭应之在水车如何应用,以及对根据地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至少和自己想得一样长远。

    李定也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了,“同志们,我们也去江边看看吧!”

    彭应之有些失态地哈哈大笑,一边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管自己。转过头便和其他兵团战士一起冲向水车扬起的水幕之中,大声欢笑着用手捧起了水,和其他战士们一起打闹。

    彭应之今年毕竟才十七岁。虽然已经有了同龄人难以比拟的成熟和政治头脑,但如此奇景就在眼前,他又深知水车意义之所在,一时间难以自抑,少年心性便展露无遗。

    季平、孙承彦等青年干部也按捺不住稀奇的心情,喜笑颜开地告了个罪,便也一同欢呼着冲向了下方热热闹闹的人群。

    李定、徐冉、汤和等人相视一笑,互相搀扶着走下了江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