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官宣-《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第(1/3)页

    “起床啦,臭流氓!”

    “嗯?”

    迷迷糊糊之中,沈亦泽被人晃醒。

    一睁眼,就见安安一边扎马尾一边居高临下地看着自己,一脚拄地,另一只脚踩在自己身上死命晃悠。

    “起来啦,吃早饭去,吃完早饭该走了。”

    沈亦泽打个呵欠,懒洋洋坐起身。

    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安丫头难得老实了一晚,虽然床小了点,却意外睡得很香,直到现在他的怀里还残留着安安的气息。

    天尚未大亮,楼道里已是人来人往。

    工作人员看见沈亦泽从安安的房间里钻出来,礼貌问好的同时都纷纷露出会心的微笑。

    洗手间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洗漱。

    看来安安还算起得比较早的,这简直不像在家天天赖床的懒丫头该有的表现。

    洗漱归来,安安已经收拾好行李。

    沈亦泽上前搂住她。

    “干嘛呀?”

    杨九安明知故问。

    沈亦泽直接用行动回答她。

    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一直到“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才不得不鸣金收兵。

    “安安,吃饭啦!”

    “好,来啦!”

    杨九安应一声,随后对意犹未尽的沈老师说:“走吧,别磨蹭了。”

    沈亦泽轻轻咬了咬她柔软的唇,放开环住她的双手,拎着她的行李箱随她出门。

    早饭远比他想象的丰盛,村支书甚至亲自前来践行,言谈之中显然把安安她们当成了央视派来宣传黄码红椒的团队,热情异常。

    连小康村的村干部尚且如此热情,可以想见,这一路过去不说夹道欢迎,至少也该是畅行无阻、安全无虞了。

    沈亦泽一下就放心了许多。

    吃到一半,组里的制片和导演特意过来打了个招呼。

    这倒令沈亦泽有点不好意思,对方年长他许多,作为一个礼数周全的年轻人,遇见这种情况他通常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而不是略显倨傲地稳坐泰山。

    并非摆谱,他只是想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尽量不影响到安安的工作,毕竟他来这里的目的是探班,不是社交,更不是为安安撑腰——安安也不需要。

    吃过早饭,整装待发。

    “我走了,你也快回去吧。”

    “好。”

    两人在村口挥手作别,各自上车,一个向北,一个朝南,在笔直的水泥路上渐行渐远,终不能见。

    近期是没办法再探安安的班了,杨九安同样无暇他顾,两人只在晚上打会儿语音,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有时甚至连语音都不能打,网络差到连发信息都带着半分钟的时差。

    回江南的第二天,沈亦泽便去了燕北。

    “郑制片。”

    “沈总。”

    郑彦成亲自带人来迎接,将他一路接到位于东三环CBD中心的大裤衩。

    跟央视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这却是沈亦泽第一次进到央视的总部,江南台的大楼建造已久,内部构造和装潢充斥着上个世纪的气息,相比之下,大裤衩的造型虽然被广为吐槽,但办公环境属实现代和舒适,处处都透着设计师的匠心。

    稍作参观,郑彦成将沈亦泽领进会议室。

    央视三套的频道总监袁琨和相关工作人员随即赶到。

    郑彦成居中为双方介绍。

    其实不必他介绍,有关袁琨的信息,公司早已查了个七七八八。

    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传媒人,当过高级编辑、制片、导演和大型节目制作中心的主任,于五年前调任综艺频道总监兼管春晚,曾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

    和夏荣生一样,都是传媒界的大前辈。央视的频道总监,虽然职级不比地方台台长,但掌管综艺频道和春晚的袁琨,从某种程度而言,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甚至犹有过之。

    “郑制片、刘导还有夏台长跟我提过多次,今天终于得见,果然是器宇不凡,一表人才。我特别喜欢你写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负责春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见全场观众潸然泪下的场景。”

    袁琨倒不完全是客气,哪怕排练时听过许多遍,但在直播现场,当音乐响起的瞬间,他仍然红了眼眶。

    好的作品总是历久弥坚,每听一次都会深受触动,这首歌毫无悬念地拿下了今年春晚歌舞类作品的一等奖,如今已走入街头巷尾、千家万户,自千禧年之后,春晚的舞台便少有高传唱度的歌曲,这首歌算是个例外。

    所谓听歌识人,在他看来,能写出这么温情而动人的旋律的创作者,本人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更何况,这位年轻人是当今华语乐坛最炙手可热的音乐人庄逸,是影视圈声名鹊起的知名编剧洗墨,是传媒界号称爆款综艺专业户的金牌策划沈亦泽。

    光凭这份履历,同龄人中就无可出其右者,难得的是,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戾气和傲气,只有远超其年龄的成熟和谦逊,这令袁琨印象深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