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从军-《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页
“不征提编?这我就放心了。”
“不入军户竟然还分地?十年就有三亩半良田?!”
“宣教大人,这不会是诓我们的吧?”
王柯微笑着大声道:“宣教府从不说假话!关于刚才所言募兵之事,诸位尽可以放心,估计这两天王知县就会发放同样内容的告示,用了知县大印,张贴各村。”
村民们又热烈议论起来。
不多时,“杀建虏”,“为史大人报仇”之类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服役时间短,饷银又高,还能分地,家中没有长辈掣肘的年轻人当下便朝里长家跑去。通常募兵都是由里长负责的。
但年龄大些的村民还是死按住自家后辈,打算等确认消息之后再说。
王柯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如此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没在黑沟村多耽搁,趁天色还早,令戏班子收拾辎重,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个村子。
同样的一幕在龙南各村寨上演,关于史可法的新戏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宣教府派出的十几路宣教带着他们的戏班子、说书匠在龙南各处凝聚着民心民意。当天,就有各地里长将数百志愿从军的年轻人送至龙卫营。
龙卫营里,新兵登记造册的事情忙得几名军官满头大汗。D26 8.26
晚上,余新将几张名册交给苏承羽,“指挥大人,这是今日来投军之人。经过简单筛选,共有三百一十一名。”
“严格挑选,只留下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以后兵源会非常充足的。”苏承羽吩咐道,“另外,一个月之内,现龙卫军中仍达不到三等兵标准的,要逐渐安排退役。”
“是!”余新立正道。
根据龙卫新军《训练作战手册》上的口令规则,现在对上级指示要统一回答“是”。
宣教府的工作开始出现成效了,苏承羽心中暗自点头,不枉自己每月投给宣教府的三百多两银子。他相信,随着宣传不断增加,舆论会对朝廷对明军越来越有利,募兵不过是开胃菜而已。
而且眼下宣教府的活动还仅在龙南及周边,但整个江西乃至整个江南都会纳入宣教府影响范围。
以后各种朝廷新政策能毫无阻力地实施,敌方谣言根本无从流传,大明上下万众一心,甚至用舆论战影响到敌人的稳定和士气,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第(2/3)页